都是OD惹的禍

上週接連著聽到三位不同生活圈子朋友驟逝的消息,雖然平常並沒有太多往來,但是心裡仍有些許的不捨,其中第一位A君,是我當年在戒毒村時認識的夥伴,幽默隨和的他,為我在戒毒村的日子增添了幾分的笑顏;另一位B君,是過去在夜店工作時認識的調酒師,每每看到他在花式調酒時的英姿,常常讓我一時對這位異男有小小的心動;而最後這位C君,是我過去在趴場認事的小鋼砲,充沛的體力,是我對他最佩服的地方;經過我八卦地探究三人的死因,發現三者有一個共通點,竟然都是OD惹的禍。

所謂的OD就是overdose的簡稱,也就是過量的意思,範圍包括了醫師處方藥物、毒品、非處方藥物、酒精飲料、中藥、開架式成藥都有可能,只要其中毒性成分攝取超過至可耐受或是有害的劑量,就會讓使用者有中毒的情況出現;每個人對不同藥物的耐受,都會隨著年齡、健康狀態、物質本身的成分或是物質的使用方式而有所變異,雖然在多數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會慢慢的從物質毒性中復原(也就是所謂的解),但嚴重時則很有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有時是立即性的,有時則是因為器官受損而導致死亡。

A君是海洛因的使用者,曾經一度戒除了毒癮,但是上個月在住屋處因為過量注射而造成心臟衰竭死亡;B君因為工作關係,長期飲酒,肝臟早就出現問題,最近在一次朋友的聚會,因為過量飲酒,導致急性酒精肝炎,送醫不治;C君跟我同樣是感染者,近期因為過量使用安非他命,導致作息不正常,免疫力大幅降低,雖然我不清楚是否後來有發病,但是確定與安非他命OD有關。

其實當身邊的親友家人或是朋友有出現OD的症狀時,一定要立刻送醫處理,才不會延誤了急救的時間,而通常OD的症狀包括了:

  • 噁心
  • 嘔吐
  • 腹部絞痛
  • 腹瀉
  • 頭暈
  • 失去平衡
  • 驚厥
  • 嗜睡
  • 混亂
  • 呼吸困難
  • 內部出血
  • 幻覺
  • 視覺障礙
  • 昏迷

如果周遭的朋友有上述的情況出現,先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保持冷靜,試著先確定對方是否有呼吸心跳、盡可能找出對方所使用的物質(藥物)以及使用的劑量大約是多少,並注意下列幾件事項:

  • 除非已無呼吸,否則不需做CPR急救、
  • 撥打119呼叫救護車、
  • 不要試圖讓對方嘔吐、
  • 不要給對方吃東西或喝東西、
  • 將盛裝藥丸的容器帶至醫院。

在這邊也提供一些預防OD的方法讓大家做個參考,包括

  • 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並定期運動、
  • 服藥前一定要詳閱說明書或是遵照醫師指示、
  • 盡量不要自行購買成藥服用,如真有需要可先詢問醫師或藥劑師之建議、
  • 不要囤積藥品,剩餘的藥可歸還給醫院或是藥局、
  • 任何藥品或是物質一定要謹慎收納,不要讓他人或是孩童有機會誤食、
  • 如果一定要使用毒品,盡量一次只使用一種,以防止交互作用所帶來危害的產生、
  • 如有使用海洛因,一定要先從比過去少量的劑量開始,同時也不要輕易追加、
  • 如果藥物的來源不明或是成分不明,則先從較少的劑量開始、
  • 避免單獨一個人使用,最好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使用狀況,以利在意外時能緊急應變或是互相照應。

OD已經奪走了許多朋友的健康或是性命,無論你是否為感染者,無論你是否為同志,無論你是否有使用毒品,無論你是否認為事不關己,只要你有服用任何具有毒性之物質的經驗,OD就跟你息息相關,一定要多加注意,多多去了解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 發佈留言

一切如新

昨天8/27第一次收聽露德協會網路Live直播版的露德知音,欣喜之餘,其實心理有一股莫名的小感動。

欣喜的原因,是因為不論是在歐美先進國家,或是在亞太地區,很難得有一個廣播節目是針對愛滋感染者而製作的,此外,不論是主持人、新聞播報員或是特別來賓,都有很不錯的專業水準,不但節目中絕無冷場,而且資訊也非常充足;另一個值得讚賞的地方,是即時留言版的互動,讓主持人能夠立刻知道聽眾的回應,而且還有一位匿名的聽眾,表示將會捐助,讓我感到感動之餘,也看見了這個「特製」節目的影響力,因此衷心的希望這樣優質的節目能夠繼續播放下去。

在昨天節目的最後,有聽眾點播了「一切如新」來做為帕斯堤新里程的開始,歌詞中的一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我,該歌詞說到:「把自己交給我自己掌握,去面對這如新的生活!」我認為非常適合用來鼓勵每一位帕斯堤朋友,學習如何去掌握自己感染後的人生,勇敢且堅持的走向前,面對未來的一切挑戰。

露德知音的播出時間是每周二的晚間9點至10點鐘,該節目為網路直播,可在播出時間點選下列網址 https://soundcloud.com/lourdes-fans 進入,之前的側錄錄音檔也可在 https://soundcloud.com/lourdes-fans/live-0827 找到,石皓在此真心地推薦給所有不管是什麼身分的朋友們收聽。

在這邊也PO出萬芳所演唱「一切如新」的MV與歌詞跟大家分享:

作詞:陸泓宇 作曲:陸泓宇 編曲:包小松

一切的感動在我心頭 最值得等待是你的雙手
生命的花朵總有起有落 我慶幸你並不曾離開我

你總是輕輕柔柔的對我說 不用去害怕未來的寒冬
就算是人生有再多的折磨 你將會緊緊守在我的身後
直到黑暗走過

沒有什麼更好的語言 能形容我現在的感受
寂寞不再困擾著我 我的心已經足夠

把自己交給我自己掌握 去面對這如新的生活
陽光燦爛的街頭 明亮依舊

是你給我一個彩色未來 讓我擁有自由的天空
我將擁抱這新的世界所有 迎向美麗的人生
趕走心裡憂愁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將愛滋疫情怪罪在肛門上是危險且不負責任的舉動

有時一大早看到同志相關的新聞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但絕大部分的時間,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帶著我最鍾意的豬肉滿福堡加蛋進到辦公室,打開臉書看看朋友們關注著哪些事情,準備開始美好又忙碌的一天,卻被朋友轉貼的TVBS新聞連結徹底的破壞,一則「肛門是個人及國家社會的鬼門」的荒謬發文,將日益攀升的疫情怪罪在同志肛交以及感染者身上,讓我不禁怒火中燒。

這篇不知所以然的「肛門即鬼門」發文,是前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在8/7於臉書貼出,指控某些愛滋感染者毫無忌諱地與陌生人發生性交,特別是肛交,散播病毒,讓肛門有如鬼門;雖然細讀之下可以了解施先生是在點出不安全性行為的嚴重性,但是字裡行間的用字遣詞,確很難不讓身為同志、身為感染者的自己對號入座,更遑論一般社會大眾在看到該發文時,會如何加深一般社會大眾閱讀後對這些特定族群的偏見與汙名。

該文一出,隨即引起極大的反彈聲浪,我所屬的帕斯堤聯盟也向媒體發出公開聲明,雖然在不久後施先生已將之撤下,但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潑出去的文早已在臉書及各式媒體上四界流竄,網路的無遠弗屆(連北美的華人新聞都已轉發),已讓不少人因此而將愛滋感染者妖魔化,並且將同志與愛滋做出更深的不當連結;當然,當人群在面對不了解的事物或是不熟悉的族群時,無知的怪罪或是醜化對方來鞏固自己的優越,會是最容易的方式,卻也是最危險與不負責任的行為。

隔日稍晚,施先生又再度發出修正後的「肛門鬼門說」,罕見地在發文前以聲明的方式,釐清自己的論點,強調並非針對某一特定族群,但是在我看來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姿,此外,文後雖刻意加上陰道來平衡,但是在我看來反而有畫蛇添足之態;但是,文中最讓我重燃怒火的部分,是將愛滋疫情攀升的責任,單一的歸咎在感染者身上,雖然沒有源頭的確不會有支流,但是「做愛要帶套」的責任,是雙方面都要共同承擔的,這無疑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宣導,同時也再次的把汙名烙印在感染者而非病毒身上。

在「肛門鬼門說」變成相關的新聞標題之後,它同時也不負責任地將焦點自現實狀況上轉移,因為愛滋疫情在台灣每年以10%的成長率在攀升,絕不是單單因為不安全的肛交行為而導致,學校性教育的缺乏、家長避談正確性觀念、社會上防治宣導的扭曲,在在都加重了疫情的年輕化以及擴大化;真正該檢討的,是防疫與治療政策上的不落實,而不是一昧地去加重感染者的創傷以及負面的形象。

愛滋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絕不是局限在特定的族群或是單一的行為之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保護自己以及保護他人,文字的諷刺或是挖苦的幽默,絕對無益於疫情的改善,也無助於現實的改變。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別再問了!我不會跟你無套

一旦注意到,你會發現「誤解」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然而最困難的部分,則是如何去化解它。

舉例來說,許多人都誤解同志愛滋感染者一定是做了一些「錯」事,所以才會感染,而(或許)這些感染者在感染之後,行為上並沒有甚麼改變,所以才會再傳染給其他人,進而使愛滋感染率一直節節攀升;當然,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除了從愛滋感染途徑並不是僅經由不安全性行為來說就可略知一二,而且就絕大多數的同志感染者而言,他們只是做了世界上其他數千萬人也在做的事,也就是性愛,甚至稱不上是高風險的性行為而已,就因此而感染。前一陣子我才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一位同志朋友告訴我,他過去10年僅跟過一個男人,也就是他的伴侶,但結果還是被自己的B傳染,而這位B竟反過來責怪自己忠貞的伴侶水性楊花,最後搞得兩人不歡而散,甚至鬧上法庭。

很驚訝嗎?!不是說只有在三溫暖或轟趴與陌生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的人會感染而已嗎?!是的,這些人的確有感染風險,細節讓我留待其它文章中再來討論,但是在台灣另外有超過60%以上的同志感染者是因為其他情況而感染,因此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還有另一種誤解更是讓人頭大,就是認為一旦同志感染了愛滋,他們就變成了一個問題所在,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問題所在,我們就是問題所在。

的確,是有一些同志感染者會跟(自稱)非感染者發生無套性行為,但難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保護自己的健康,應該要主動詢問對方是否有任何傳染性疾病嗎?在排除存心說謊或是保險套破損的因素下,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不在乎去問這個問題,那我實在不認為感染的一方是應該被責怪的;這一陣子連續收到同一位讀者的來信,要求我跟他發生無套性關係,這讓我想到在G湯部落格先前發表的文章「The Gift 觀後感」中提到的愛蟲追逐者,再次證實有此心態者大有人在;姑且不去討論其心理狀態或是情緒上的起伏,是他們真的不在乎還是其實早已感染?他們是真的希望及早感染所以不用再去擔心?是為了刺激?還是為了其他原因?我想我並沒有資格多做評論。

但我質疑的是他對我或是其他同志感染者的假設:因為我(們)已經感染愛滋,所以我(們)會跟性伴侶無套。

正如前述的誤解,為什麼認為我會希望讓一個人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認為我會希望其他人經歷自己過去所面對的一切徬徨?從發現確診、告知的議題、面對拒絕、藥物的副作用、定期的抽血與回診、歧視與偏見…等等;我雖然的確有些玩世不恭,也曾經荒唐渡日過,但是我絕不是一個邪惡的人,會想陷人於愛滋的人;再換個角度想,我何必讓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中?也許,對方又有另一個對同志感染者的誤解:反正你都感染愛滋了,不會再壞到哪去了!殊不知事實上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較為虛弱,即使小小的感染,也可能會引發大大的問題。

雖然我不禁質疑為什麼許多人會有這些誤解呢?但話說回來,我自己也是在感染之後才了解這些誤解背後的真相;愛滋感染者絕對不是非感染者的敵人,絕大多數的感染者都仍保有存活的本能,並不會因為感染愛滋而被同時抹殺,正因如此,感染者會盡一切努力來維持自己的健康,這當然也包括了自己性伴侶的健康,真正的「問題」是在於那些不願知道自己感染狀況、刻意拒絕告知、或是不理會風險的人,他們才是真正讓其他人暴露於危害的族群。

我從事安全性行為,目的是在保護我的性伴侶,同時也是在保護我自己,這絕對沒有矛盾,也絕對不是誤解,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 — 不要再問了!我不會跟你無套。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別讓復發拖垮你

許多戒癮或戒毒的朋友都會遇到一種情形,就是在停止使用成癮物質(菸、酒、檳榔等)或是毒品後的一段時間,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讓自己又不小心再次使用這些成癮物質,這樣的情況一般在醫學界就稱之為復發(relapse),而我自己也不例外,前前後後也已經算不出來有幾次了,包括自己多次說要戒菸的爸爸,現在仍然以一天超過一包的速度,繼續他吞雲吐霧的人生,可見戒癮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復發,就因此而一去不回頭。
復發在戒癮或戒毒的過程中是非常常見的,雖然復發的確會讓有心戒癮或戒毒的人感到沮喪或是失望,有些人可能就此再次淪陷,重蹈過去的覆轍,也有些人能在短時間內再次放下,繼續朝戒癮或是戒毒之路邁進,端看自己是以甚麼樣的心態來看待復發這一件事情;就我個人看來,復發,其實也不失為一個讓自己能夠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的機會,讓自己能夠從這樣的經驗中,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或是修正戒癮或戒毒的方法。

復發的原因有很多,而對每一個不同的人而言,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導火線也都不盡相同,主要可能包含了下列幾種因素:

  • 負面的情緒:例如憤怒、沮喪、心理創傷或是壓力等。
  • 生理不適:例如戒斷症狀或是生理、肢體的疼痛。
  • 正面的情緒:例如慶祝或是想要感覺更好的心態。
  • 測試自我控制能力:例如我可以只用一點點就好的想法。
  • 強烈的慾望或是衝動:例如對於成癮物質或是毒品的心癮,詳見過去發表的文章「癮想力」。
  • 與他人發生衝突或摩擦:例如與伴侶吵架或是與朋友有誤會。
  • 社交壓力下使用:例如當自己處在一個似乎其他所有人都在使用的情況下。
  • 與他人的愉快時光:例如朋友慶生或是出國旅行時。

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當然還有許多可能會讓戒癮或是戒毒者想要或是有衝動使用的情況,在此先不一一列出,但是要記得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因為復發的發生就認為自己失敗了,因為許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中間其實有許多的會色地帶可以做為自己的選擇,但是一定要在自己跌倒之後,靠著自己的力量或是其他外力的協助再站起來,重新邁出自己的步伐朝著標竿前進,別讓復發這件事拖垮你的步伐或是生活。

當我們決定要面對復發之時,可以跟戒毒中心聯絡、與知道自己情況的親朋好友談談、參加戒癮或是戒毒團體、或是跟戒癮或戒毒專門的醫師約個時間,讓自己在浮沉的毒海中有更多的浮木可以攀扶;而當你不在受到成癮物質或是毒品的控制之後,回頭檢視當初是什麼導火線讓自己復發?哪些地方或是應對做錯了?是否有哪些部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處理,讓這一次的可貴經驗,更堅定自己在戒癮或戒毒之路上的腳步,繼續向前走得更長、更久。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 發佈留言

胃脹氣OUT

前陣子一位網友問我關於脹氣的問題,雖然我自己也常常有脹氣的狀況,但一時間我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所以便上網找相關資訊,發現關於愛滋與脹氣的文獻少之又少,因此便展開我的調查大作戰,詢問了一些醫師的意見,並彙整了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整理之後,在此跟所有可能有這方面困擾的朋友們分享。

一般而言,造成胃脹氣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是因為單一原因,也可能是綜合了多種因素,主要包括了:

  • 因賀爾蒙分泌、肝臟代謝或是其他體內的原因而造成的體內積水。
  • 因為進食後胰島素升高或是糖份耐受度低而造成的精緻碳水化合物(低纖維、高寡糖)不耐症,另外對麵粉製品消化不良也會出現在部分的感染者身上。
  • 體內消化脢不足。
  • 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有說話或是吃東西太快、太急的情形、經常嚼食口香糖、假牙不合等。
  • 因感染愛滋而造成之腸道發炎症狀。
  • 服用抗愛滋治療藥物。
  • 對食物不耐受或是過敏。
  • 飲食習慣改變,例如豆類、麥麩、蘋果、桃子、洋蔥、甘藍菜、穀類、以及地瓜、馬鈴薯等的薯類食物,都是屬於易產氣食物。
  • 腸道內益菌的失衡。

以上這些都可能是造成感染者胃脹氣的原因,有些能夠輕易地加以避免,有些則是必須要去面對的現實;舒緩脹氣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是我自己的經驗,有些則是蒐集而來的資料,在此也一併整理給大家:

  • 多食用高纖維的食物,少攝取含有麥、糖分等精緻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食用奶製品;因為高纖食物能降低腸胃道發炎的機率,並且增生益菌。
  • 如果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盡速以抗生素治療,再搭配益生菌來增加腸道益菌的增生。
  • 不要飲用過量的咖啡(一天最多一杯就夠了),可以選擇飲用綠茶來代替,,也避免飲用可樂、汽水以及食用辛辣的食物,這些飲料與食物很容易造成腸胃黏膜的不適,豆類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爛了再吃,因為太硬的豆子,不但不好消化還容易造成脹氣。
  • 每天服用適量的益生菌以及無糖優格。
  • 多食用薑,因為薑對腸道發炎的症狀有減緩的作用。
  • 少量多餐,並避免睡前吃大量的消夜,如此將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的運作,並且讓體內的葡萄糖濃度維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另外也要避免一次過量的進食。
  • 適量運動,因為運動能夠避免體內的含水過量。
  • 不邊吃飯、邊講話:空氣進入肚子裡胃脹氣自然就來了,吃飯時最好閉著嘴巴細嚼慢嚥。
  • 不要長時間咀嚼口香糖:咀嚼容易分泌胃酸,持續咀嚼口香糖容易導致胃酸過多,酸水過多,脹氣也就隨之而來。
  • 保持情緒平緩適時紓解壓力:壓力大的時候,失眠、緊張也可能導致胃部不適、脹氣。
  •  飯後不要一直悶坐在沙發上,也不要立刻趴下,這時胃中的食物還沒完全消化,因此容易脹氣,可以起身走一走,洗個碗,或是散個步,溫和輕緩的運動都有助於幫助消化。
  • 吃幫助消化的東西,「仙渣」有助於消化,「表飛鳴」中有酵素,都能幫助消化,減少脹氣;喝幫助消化的茶類,薄荷、柑橘類的茶能助消化,消除脹氣效果不錯。
  • 用清涼的薄荷油(萬金油、白花油),沿著胃部畫圓按摩胃週;做些簡易的舒緩運動,蹲下以手環抱彎曲雙腿,將大腿貼近肚子,有助於腸胃消化、解除胃部悶脹感。
  • 脹氣時多走動,打嗝或排氣,讓腸胃保持彈性,絕不要催吐,會導致胃食道逆流;想排氣時,不要憋,不論是打嗝或放屁,都不要憋著,忍久了就容易胃脹氣。如果你長期感到肚子脹氣或打嗝、放屁不止,體重減輕、或是排出淺色、惡臭的糞便,但是自我檢視了飲食習慣都沒有問題,並且也有著適當的運動的習慣,卻仍有上述的情況出現的話,建議你不要拖,還是乖乖的拿著健保卡去看醫生吧!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與愛滋共生的第一天:聽聽過來人的想法

無論它是在哪裡或是在甚麼情況下發生的,當我們得知自己感染愛滋的那一天,應該都是這一輩子最為緊張、最劇烈變化的一天,幾位過來人朋友很慷慨的與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希望藉由石皓G湯來讓大家知道在那命運轉折點當下的心情以及之後他們一路來的改變,讓其他人知道他們也是這樣走了過來,甚至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你是如何渡過的呢?想要跟大家分享你自己「與愛滋共生的第一天」之經驗談嗎?寫下你的故事(500字以內),並將其傳送至 [email protected],就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想法喔!

凱爾(感染年資5年)我需要家人與朋友的支持

對我而言,得知自己感染愛滋的那一天正是我這輩子最糟糕的一天;當時我21歲,因為有自殺的念頭而被送進精神病院,正當我覺得整個情緒以及狀況都較為穩定之時,我被叫進了一個小房間,一位醫師告訴我愛滋確診的消息;在那一剎那間,我混雜著自己沮喪、無望、後悔、憂慮等等負面情緒,在小房間裡仰天長嘯,我也必須承認,我隨後也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崩潰風暴期。

阿貴(感染年資3年) 我的頭上被烏雲壟罩

得知自己感染,是我生活在地球上這22年來最差勁的消息了,是我這輩子最慘的一刻,雖然在過去我也有親戚過世,或是自己願望無法達成的時刻,但是當發現自己感染愛滋時,真的是我這輩子最悽慘的一段時刻;而第二悽慘的時刻則是打電話跟父母告知的時候,他們當時都在工作,我必須打電話叫他們請假、找他們見面,再告知他們我感染的事實。

小古(感染年資10年) 從第二個衣櫃中踏出

我其實有些不好意思承認,即使感染之後仍像許多的男同志一樣,每當談及愛滋時我就會像鴕鳥一般,把自己的頭埋到沙中,假裝視而不見,而也像許多同志族群裡的人一般,變得對於安全性行為、愛滋、娛樂性用藥等資訊感到厭煩、疲乏;而自己潛意識中也會刻意的避免回診接受血液篩檢,因為我希望自己可以活在一個假象當中,假裝自己使用安非他命以及其他隨之而來的行為,對於我的健康並沒有太大影響,愛滋對於時下的男同志而言,是故意忽略不提但確顯而易見的事實,只有在八卦他人的時候,才會變成茶餘飯後的消遣話題。我的故事石皓之前就寫過了,但是我仍要奉勸大家,勇敢面對,有疑慮就及早接受篩檢。

小美(感染年資3年) 我過去從未遇到任何愛滋感染者

2010年6月16日,我很清楚的記得每一個畫面,我當時正在一個戒癮中心,21天沒有碰任何毒品,但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我在那天得知自己愛滋感染確診的消息,我認為自己就像是收到死刑的宣判一樣,但我現在已經看清,其實那是一個讓我獲得新生命的時刻;我從小在一個頗封閉的環境長大,來到台北就因為頓時的解放而接觸毒品(海洛因),當幾年前藥癮注射感染愛滋開始盛行時,這個恐怖的疾病是我最大的恐懼,我當時還算潔身自愛,是一個有天份的駐唱歌手,充滿著夢想與希望,希望未來能夠在音樂界占有一席之地。

石皓(感染年資9年) 9年前,我被宣判我以為的死刑

我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男性,在2004年,得知自己也感染全球其他3千3百萬人所感染的疾病,我在得知的當下就認為自己時日無多,預想要隱世而居,甚至開始自甘墮落,最後搞得人財兩失,在一段時間的調適與了解之後,開始撰寫個人的部落格,希望能夠幫助其他跟我經歷同樣過程的感染者;我並不是一個醫生,我也沒有任何的預設立場,我只希望能簡單地過著健康的生活而已。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發佈留言

The Gift 觀後感

電影製作人 Louise Hogarth 的紀錄片 The Gift 中,詳實的記錄了幾位意圖性感染愛滋病的同志故事;十多年前第一次從 The Gift 紀錄片聽到愛蟲追逐者這一名詞時,當時我自己尚未感染,深覺得這群人瘋了,打從心裡難以了解為什麼會有人意圖想要感染愛滋,而在自己感染多年之間,身邊也出現了幾位自稱為愛蟲追逐者的感染朋友,在更進一步的了解之後並重新看了這部紀錄片,讓我對此一族群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的不解也得到些許的釋懷。

( 英文完整版 youtube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Rf85eRNze0 )

讓我先解釋何謂愛蟲追逐者(bug chaser)與愛禮遞送者(gift giver),所謂的愛蟲追逐者是指藉由與一位或是一群已知的愛滋感染者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有意圖的希望得到愛滋病之同性戀者;而所謂的愛禮遞送者乃指意圖傳遞愛滋病毒的愛滋感染者,通常傳遞的對象多為愛蟲追逐者或是其他不介意感染的人。

所謂的愛蟲派對(bug party)則是指由3人以上到多至30左右的性愛派對,並且鼓勵餐與者與所有參加的人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愛蟲派對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有些是其中只有一個人為愛滋感染者,只有自己本身或是派對的主持人知道其感染狀況,而其他的參予者知道派對中有一位為愛滋感染者,但是並不知道是哪一個人,而派對的進行過程中多數同時伴隨著酒精、毒品的使用,當然,還有不安全的性;而在其他類型的愛蟲派對,其中一個參予者不是愛滋感染者,而其他的人則可能是或確定為感染者,所有的參予者都知道誰是非感染者,而這位非感染者則允許其他感染者與其發生無套的肛交行為。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有人會想要「追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愛滋族群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在共同經歷的催情下,似乎比其他同志族群下的次族群更來的團結與互助,而部分非感染者因為在生活中覺得格格不入,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認同的異類,進而將成為某族群的歸屬視為一種接納,因為這個非常人能理解的錯綜因素,讓這些非感染者展開其追逐行動,讓他們在確定感染後能夠感到被歸類為某一特殊族群的歸屬感,不再認為自己異於常人。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則是因為部分的愛蟲追逐者認為感染愛滋之後就可以不需要再去顧慮安全性行為,認為只要感染了愛滋,就可以一勞永逸,不需要再活在擔心自己感染的焦慮之下,也有些人將之視為一種性愛的解放,但是很明顯地,這些人忽略了如B/C型肝炎或是性傳染疾病的可怕,也沒有注意到可能感染其他抗藥性愛滋病毒的困擾。

此外,孤單可能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許多的愛蟲追逐者並不想要孤老以終,或是至少希望能夠對自己在面對死亡時的命運有所掌握;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死亡,對大部分人而言都相信是操控在老天爺或是上帝的手中,但是也有許多人相信,如果是選擇自殺,或是某種不同型式的慢性自殺,則死亡至少是由自己來做決定,而非假於他人之手中。

在該記錄片中的一個愛蟲追逐者承認:「我感到放心了,我不再需要擔心,我還需要小心嗎??再也不需要了。」但是另一位 21 歲的愛蟲追逐者則對其選擇感到後悔:「我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而且是沒有辦法彌補修正的,感染愛滋毫無益處可言,這是我必須要向大眾說明的。」由此可知,感染前、後的心態可能會有大幅度的改變,很多非自身的經歷,並不是靠想像或是猜測,就能夠100%如己所願,因此在面對可能改變自己一生的決定之時,還是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回想台灣許多的同志轟趴形式,似乎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然而不同的是,該紀錄片中所提及的愛蟲派對,所有的參予者都清楚的知道該派對的狀況,並非一般台灣所熟悉的BBES轟趴(參予者並不清楚其他人的感染狀況,或是多為自行假設推斷),兩者之間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如果論及愛滋感染者權益,被感染者在愛蟲派對情況下感染,是沒有權力控告愛禮遞送者的;然而,無論是站在同志的立場或是感染者的立場,即使參予者是在自己的意願之下行事,如此的派對,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的社會現況,其所帶來之後續連帶性影響,包括病愛蟲追逐者未來身、心、靈的調適、愛滋治療的成本或是社會問題的增加,都不是我們現階段可以預見的;我的周遭就有幾位如愛蟲追逐者或是愛禮遞送者這樣的朋友,也經歷過類似該紀錄片中的生命故事,對於愛蟲派對也時有耳聞,如此的異象要如何的去面對與處理,就要看每一個人對HIV的看法,而去尋求下一步的解答了。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 | 發佈留言

「愛滋妒忌」的陰暗面 – 下

在經過這次的團體經驗之後,讓我不禁更進一步的思考一個更深層的議題,也就是同志族群中愛滋感染者與非愛滋感染者間的分野;我私下詢問了幾個非愛滋感染同志朋友,在他們親近的生活圈中,是否有已知感染身分相異的朋友,只有少數人表示有這樣的好友,而在我把同樣的問題詢問愛滋感染同志朋友時,得到的答案也僅占少數,難道愛滋感染身分也成了擇友條件嗎?

也許物以類聚是人類的天性,大多數人都喜歡跟自己有類似經驗的人相處;對感染朋友來說,與愛滋共生就是一個共同的經驗:無時無刻都要平衡自己的強烈情緒、處理歧視、定期回診與服藥等;而對非感染朋友而言,情況也是類似的:面對同志身分的調適、尋求歸屬感、面對非同志時的壓力等。這些共同的經驗,都讓同志族群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社群連結以及分化。

而這個感染者與非感染者之間的鴻溝,還另外存在著一些較實際層面的元素,就我個人的觀察,許多感染朋友的彈性遠比非感染朋友來得低,除了服藥連帶的可能副作用或是不方便性之外,在就業上也會多所顧慮,沒有辦法100%依照自己的興趣、專長或是意願,從事所期待的工作;此外,感染者對自己本身內化的歧視,也或多或少加寬了鴻溝的距離,試問,你是否曾經在領藥之後,迅速地將藥包收起,或是就近將外包裝全部撕毀丟棄?你是否在閒聊中刻意迴避某些相關的議題,或是以一些代名詞來取代愛滋這兩個字?由於這些內化的歧視,不經意間也讓愛滋感染者與非愛滋感染者漸行漸遠。

回到上篇中團體的討論,非愛滋感染者對於愛滋感染者所擁有之資源的妒忌、或是說氣憤,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的,多多少少都導致了同志族群中的歧視與偏見,雖然這樣的情況在同志族群中早已存在,身為非愛滋感染者或是愛滋感染者也都早有體會,但是卻是在近期才開始受到部分研究人員的注意,一份2011年刊登於AIDS CARE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男同志族群中愛滋感染者與非愛滋感染者間有越來越加劇的分化,而該分化來自於對他人實際或是認定之愛滋感染身分。」

上述的研究雖然是著重在族群的層面,但是我覺得也可以延伸到較為個人的層面,就以感染身分相異的伴侶來說,兩人之間常常要在需求以及情感間取得平衡,其所面對的壓力以及困擾遠比感染身分相同的伴侶來得多;但是,我們確極少在任何的團體中找到任何針對感染身分相異伴侶的資源,究其原因,也許就在於社群認為這樣的伴侶案例相對較少,且潛意識中的預期心態就是認為,同樣的人應該跟同樣的人在一起,感染身分相異,就不應該交往,這不僅僅是許多非感染者心中的想法,就連許多的感染者也都如此認為。

我在此強烈的呼籲,希望同志社群能夠一同來修復消弭此一早已存在的鴻溝,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來自於某些人一時的憤怒情緒,但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的同志社群中,一些固有的歧視與偏見仍然持續地在堆疊,被害者的思考模式也不斷地在演變,兩者之間不但沒有找到共識,反而只放大了其他人與我們自己本身的差異,而不再將彼此視為在平權運動上並肩作戰的夥伴;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所有同志族群的共同努力,一起為我們所相信的來一同倡權,以同志所擁有的創造力與行動力來爭取我們的權益。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

「愛滋妒忌」的陰暗面 – 上

前幾天因為工作的關係到中南部出差,閒暇之餘順道至某同志健康中心晃晃,碰巧有幸受邀臨時參加了一個討論團體,在團體中的同志朋友皆來自於不同的年齡階層,我猜測絕大部分都不是感染者,因此便在團體中有意無意的提到近日關於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相關新聞,引起在場許多參與成員的不平,有人急於將愛滋與同志分割,也有人對於免費治療有所微詞,更有人說道:「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資源都給了感染者,我們這些非感染的同志甚麼都沒有!」不難看出,在同志族群中,似乎早已有許多不同分化的思考脈絡存在。

在這個團體中的成員,幾乎都是有想法且對社群有熱誠的人,但是絕大部份卻都認為愛滋感染者所得到的福利與照護有所失衡,似乎遠比為數更多的同志族群來得更多,不但在醫療上有政府幫忙負擔,更有許多支持團體是專為愛滋感染者而設計,同志朋友的支持團體則相形見少,再仔細想想,全台的同志健康活動中心,背後也都是有一個愛滋相關的社福團體在支持(據了解,目前僅中部的基地已獨立運作,然先前也是由露德來協助建立),那真正屬於同志的中心又在哪裡?(台北紅樓不是一個中心,只是一個聚集地!)

「那些因愛滋而死亡的青少年一定是沒有按時就醫,浪費了醫療資源!」

「我認識幾個感染朋友都賺很多錢,為什麼看醫生可以免費?」

「感染朋友還不是歌照唱、舞照跳,哪還需要甚麼支持團體?」

我忍不住打斷了成員的討論,請大家靜下心來,要大家想想那些必須要靠著急難救助或是社會救濟而度日的感染者、想想那些因為感染身分而在人際或是職場被歧視,無法正常工作的感染者、想想那些因為愛滋所引起的併發症而無法像一般人行動自如的感染者、想想服藥的副作用、想想愛滋的汙名與偏見、想想愛滋告知的壓力等,提醒他們愛滋感染者所感受到的孤立無援,讓他們知道真正受愛滋影響最深的,其實常常是那些被邊緣化、躲在角落不被看到的弱勢朋友;有沒有過得比一般人都還要好的感染者存在?當然有,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並不能代表絕大部分的感染者,若因此而否決了感染者的權益,將會使許多在掙扎生存的感染朋友受害。

而由於團體時間即將尾聲,也不希望越描越黑,所以當下我並沒有再做出太多的回應;當天團體的結論,是希望所有有需要的LGBT同志族群,無論其是否為愛滋感染者,在醫療、居住、就學、就業、安養等方面,都應該要享有與其他社會大眾同等的支持與協助;我深深的認為,目前主要的工作,不在於去刪減或是修正現有的服務或是福利,而是在於為所有LGBT族群去爭取更多的機會,在世界愛滋過去的歷史中可以看見,光是自怨自哀並不足夠,重要的是在於倡議以及行動,包括了以整個族群的力量來建構這些相關的服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未完、待續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籤: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