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收到兩位非愛滋感染網友的來信,都希望知道是不是對方病毒量越低,傳染的機率就會相對越低?而身邊也有不少感染朋友提出同樣的疑問,是不是病毒量測不到,就比較不容易在性愛的過程中傳染給對方?一時之間,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些人都把「安全性行為」的原則放到哪去了!?但是靜下心來再思考這個現象,不禁暗暗慶幸,似乎代表著大家對於愛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了;男同志現今在談論「較」安全的性行為之時,許多人都會將病毒量納入考量因素當中,而其中最熱門的一個關於愛滋預防之話題,就是成功的愛滋治療對於傳染力的影響。
在2008年初時,一項針對異性戀族群的大型研究發現,當感染者接受治療之後,病毒量降至測不到的程度,可以降低愛滋病毒傳染率達96%左右,國際間將之稱為「瑞士宣言Swiss Statement」;而荷蘭的研究發現,有部分的愛滋感染男同性戀者開始取決於其病毒量的多寡,來做出較安全的性行為之相關決定,有38%的人表示他們曾經因為自己的病毒量測不到,而決定與非愛滋感染者的性伴侶發生沒有保護措施的肛交行為。
然而,目前大部分關於病毒量以及愛滋病毒傳染風險的資料,都是來自於針對異性戀者的研究,鮮少有針對愛滋感染的男同志族群,評估以病毒指數來作為風險降低策略的證據,因此是否能夠直接將研究結果應用在男同志性行為中的愛滋預防上,其實仍有待商榷。
站在公開於網路上以文字倡導各類「安全」的角度,我並不贊成以病毒量的多寡,來評估是否要確實遵守安全性行為的方式,除了無法預測的「萬一」之外,在沒有真正看到檢驗報告的情況下,還是小心為妙,避免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站在一位已感染10年的帕斯堤角度,如果對方為感染者,而且同為病毒量測不到,只要雙方都願意承擔其餘可能的風險,偶一為之的「較」安全性行為其實並不為過,但如果對方為非感染者,還是強烈建議戴上那薄薄的一層吧,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冒著讓另一個人去經歷我們所經歷的風險。
若是站在一位前中年男同志的角度,追求原始無套性行為之親密與快感的衝動在所難免,但是在此同時,也許應該多思考一下,因此而可能付出的代價,與短短數十分鐘的解放相比,這樣的犧牲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但是如果在精蟲充腦的草率盲目之下,以病毒量做為評估感染風險的方式並不失為一個相對「較」安全的方式。
雖然要達到「瑞士宣言」的傳染力降低96%,需要許多的堅持與努力,但石皓我仍期待所有感染朋友在照顧自己健康的前提下,可以達到這個標準,定期回診跟按時依規定服藥;此外,不論是否為感染者,都要隨時謹記「安全性行為」的原則,避免其他疾病或愛滋抗藥性病毒的感染,守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人人都有責任。